2021/05/09 (日) - 2021/05/15 (六),這幾天 COVID-19 在台灣的疫情變得嚴峻,從第 1 級警戒升為第 2 級警戒。
2021/05/15 (六) 的早上, 我一如往常戴著口罩在大直教課。 一下課就被告知雙北的警戒等級提升為第 3 級,接下來兩個禮拜的所有實體課程都得強制暫停。
這相當於要暫時失業了。
「怎麼辦呢?」
一直以來,我都將工作視為推進自己的動力。一週七日的工作雖然辛苦,但我樂此不疲,也能從中得到酬勞。
但現在這些事情都得被迫停擺了。
現在的問題是:「在沒有額外收入的狀況下,我能夠撐多久?」
如果我自己想過得好一點, 以基本生活開銷來說 (食衣住行育樂):
假設每個月伙食費 9000,還有額外的安家費、交通費、保險和手機費用包下來算 10000,這樣每個月差不多花掉 20000元。
維持這樣的生活一年以上不成問題。 但這樣我就沒辦法財富自由了 (x)
現階段還不成問題。 可時間和疫情戰線一拉長潛在問題就會慢慢浮現。
「是該關注未來,但現在應該先著眼於當下能夠做到的事情。」
從現在開始到 2021/06/08 (二),先完成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。
記得前一陣子才看完周慕姿的《過度努力》:
「過度努力」是最完美的人生逃避,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- 你是誰?你為誰而活?
確實好一陣子沒有檢視這些問題了,這陣子剛好自己也處在價值反思並再統整的階段。
手邊也有些事情是我從大學時期累積到現在卻還沒做的,我想要完成它們。
目前先列了這個短期計畫表:
會視情況調整內容,就讓我們來試試看吧!
「2020 年度回顧系列」當初會想撰寫這個系列,主要是為了記錄在 2020 年當中,那些從工作和生活中萃取得到的體悟。
當初寫這一系列文章的目的,主要是為了自我回顧,給其他人看只是次要目的。
(與朋友分享這個系列的撰寫歷程)
–
原本還有很多想要寫出來的觀點, 但那些觀點支離破碎,腦海裡的畫面也很模糊。 後來覺得硬是用這樣的狀態去寫很辛苦,也沒有意義。
那些說不清楚、現在還想不明白的,我想用接下來的 2021、2022、2023 年…接續說完。
如果覺得這個系列對你很有幫助和收穫,歡迎你私訊讓我知道。
逃不了的疲乏感
引用自《商業思維學院》:
學習的疲乏,可以逃。但教學的疲乏,逃也逃不了。
如果說 2020 年七月和八月是倦怠的高峰期,那 2020 年十月和十一月就是挫敗的高峰期。 除了清大推甄落榜,作為本職的教學工作也處處碰壁。
接連幾個月的倦怠、挫敗以及工作上的自我要求,情緒終究會潰提。
我需要一個能接住自己的人。
–
在摔落時接住你
- 「你不會因為一次的失常,就被認定是個糟糕的教練。」
- 「如果 A 這條路不行,換 B 試試看。」
因為年幼學生在課堂上的不願參與,迫使我不斷思考及嘗試新的上課和引導方式,卻始終看不到彼此互動上的好轉。
而我一次又一次在學生互動上卡關時,我總是會想起 Mentor 說的這句話:
「下禮拜再試試看。下個禮拜他一進來教室,你遇到的又會是全新、不一樣的他。」
Mentor 是個好老闆。 會記得並慶祝員工或學生生日,也會和分享他家人最近的狀況。
Mentor 是個好朋友。 會請我吃很多東西 (?),也會願意與人討論工作和生活問題。
Mentor 是個好前輩。 會在我執著於問題時糾正我,會分享他的工作經驗和教學心法;即使是在自己出錯時,也會自我坦白。
在所有認識的人裡面,Mentor 是老闆、朋友、前輩, 同時也是我尊敬、最嚮往成為的那種教練,沒有之一。
–
在彈翻床彈上彈下,最危險的事情莫過於折腰和折脖子。 (這兩種我都經歷過,沒有正確觀念其實很危險)
在 Mentor 手下工作,感覺就像是在學習彈翻床。 你會成長,也會需要擔起相應的責任。 但是當你失控從高空摔落時,Mentor 會即時丟出墊子接住你。
期望自己未來也有這樣的能力,成為別人眼中的 Mentor。
(…未完待續)
我們每天都在選擇。
從吃東西 (我不要麥當勞,我要肯德基),到人生發展 (我不要沒沒無聞,我要揚名立萬),
這些都是選擇。
可以把這個句型精簡為:「我不要…,我要…」
每個選擇的背後都通往著下一個選擇,串連起來會形成一條明確的線,但那條線通往哪裡呢?
將方向確立好並且在選擇時加以參考,在此稱為 定向選擇。
–
以課程設計為例。
特別是在具有商業需求的課程裡, 所有的場景設計都不會是偶然,而是定向選擇的結果。
舉例來說:「10 個學生裡有 2 個來訓練、 8 個是來玩的;我們不要那 2 個來訓練的,我們要那 8 個來玩的。」
選擇的背後代表著一套公司策略、假設和價值觀。 它就像是一面篩子。 篩掉對公司而言不能獲利的,留下那些能創造高價值的。
–
關於選擇。
經過這兩年,內心的想法變得更加強烈和明確:
關於第 3 點,是起源於自己觀察到的跑酷推廣現況:
「我們都相信跑酷的精神能應用在日常生活。但是為何,以及該如何證明有效?到底是真的有效?還是我們自以為有效?」
我想要釐清這個還沒什麼人能說清楚的地方。也是因為如此,這幾年我開始朝 冒險、體驗教育 領域拓展。
我想分享一些嘗試拓展後的成果。
–
自 2019 年 09 月份開始, 我每週固定會前往清大和交大跑酷社進行教學。
在課程開始前都會設計當週的課程目標,除了記錄社團狀況,也會定期收集學員回饋。
在經過當屆幹部同意後, 我將這一年多的記錄統整成一份資料,用來申請 AAEE 助理引導員認證。
(後來審查通過了)
這件事對我的職涯發展而言,有兩個意義:
像是在推甄研究所時,這些記錄、證照是能夠實際拿出來的成果。
但前提是你很清楚那代表著什麼,並且要付出心力來推進。
【備註】關於推甄研究所的經過,可以參考 【2020 年度回顧系列】清大運科所推甄歷程
–
雖然方向明確,道路和選擇也逐漸具體了。但對於想像中的未來,腦海裡還沒有清晰的畫面。
未來究竟會是什麼樣子?那時候的我會是個什麼樣的人呢?
雖然看不到自己未來的具體畫面,但是我們可以看看走得比我前面的人,究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。
(…未完待續)
信念是可塑物,能透過環境外力強化或削弱。
像是對我而言:「行政的重要性等同於專項技能,甚至有過之無不及。」
學生時代深信如此,出社會後更強化了這項信念。
–
越是深入問題層級,越會發現問題跟人有關。所有組織問題,到最後都會碰上人這道關卡。
換個角度來說,最終問題都是圍繞人開展的。
「行政,就是圍繞人開展的工作。」
我認為一個好的行政,會同時滿足三個面向:共同認知、工作流程、通訊協定
–
具體來說可以怎麼做?
在此以 指導老師(教練)帶領學生社團進行社課 為例,來檢視一個行政模組從建立、執行到檢討的過程。
在 籌備社課 這個階段,參與其中的核心人物是:幹部 / 助教、教練、社長。
首先要根據這次的任務需求,明確擬定各個核心人物的工作範圍和權限,像是:
當核心人物都出席在現場後,先共同擬定相同的討論模組,再要求彼此對於討論結果進行執行承諾。
比方說社團課程,在進行時各個環節會有先後順序之分。像這類容易理解且有明確標準的模組就很適合當作討論基準。(也可以因應需求自行設計)
這樣的話不論是籌備討論、實際執行和課後檢討,都會有完整的模組可以檢視:
–
以行政的視角觀察事情,會有很多有意思的發現。比方說公司討論產品和課程,它通常也會有既定的流程和約束。 行政背後透露出各個角色的立場,隱藏的是彼此的權限、價值觀和利害關係;行政是各方期望、調整、妥協下的產物。
以個人發展來說,我正在透過行政的知識去實踐自己對於職涯的想像。
之後來談談,關於我在職涯上的 定向選擇。
(…未完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