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入伍到現在累積的打靶經驗,不論是 75m、175m 還是 300m 的目標都不成問題。
但問題在於:「步槍可以克敵,卻克不了麻痺大意。」
▲ 影片觀賞:《黃埔軍魂》、《台灣特戰部隊(Discovery)》 這大概是這週最有意思的部份了 (相關資訊請自行搜尋)。
《黃埔軍魂》算是舊片。 鏡頭風格和場景切換時機與現代觀眾的觀賞習慣迥異,在觀看時有很多地方感覺突兀。劇情雖然老套,但仍有其歷史意義。
《台灣特戰部隊(Discovery)》 我私心認為當兵至少要有特戰的訓練,才會有現代軍人應有的知識和技能。 (以有意從軍的人員來說,培養時間至少要兩年)
但比起這段時間以來 (扣掉鑑測項目) 只會立正敬禮稍息背軍歌,我還寧願訓練艱困一點。
這週,由經驗凝鍊而成的意識開始對我響起警報:「警告。你的警覺心開始有麻痺的現象。」
對於入伍前覺得很荒謬的事情適應, 對於同梯弟兄打嘴砲幹譙適應, 對於長官罵人聲音適應, 對於現在的我適應。
時間一久。 以前的 “難以想像”,已成為現在的 “理所當然”。
我有意識到,也盡力阻止這種現象的侵蝕。 以避免到了最後麻痺到連自己該做的事情都忘了。
事情很簡單,持續做下去卻很困難:「觀察、實作、記錄、回饋。」
你知道的。 要從一成不變的生活中觀察出差異, 並加以記錄和探討相當不容易。 (總感覺自己黔驢技窮,不知道該如何下筆)
幸好,我的筆記習慣幫助我蒐集了很多生活素材,能讓我拿得出一點點東西來聊。
▲ 開始行軍: 所謂行軍就是帶領整個部隊沿著特定路線到指定地點,基本上都是全副武裝 (迷彩衣褲、軍靴、鋼盔、S腰帶以及步槍…)。 與其說是行軍,或許說成 “散步” 會比較貼切一點 (?)
▲ 榮譽團結會: 據說原先是為了凝聚官兵向心力,鞏固部隊團結的活動,就我看來很像是以前學校常舉辦的 “班會” (討論議題並做出決議)。但與其說是團結會,倒不如說是抱怨大會 (大多數時間都在抱怨某某長官有問題、某弟兄有奇怪的癖好等等……)
會議最後要選出下一次的主席、司儀和記錄時,弟兄們免不了會銃康別人擔任某某職位……(有時候總覺得自己回到了國、高中時期 ^_^)
▲ 理論課程 - 戰爭型態: 這週的課程中有一門專門介紹由古至今的戰爭型態,以及目前部隊中常用的武器、隊伍編列和狀況模擬。(這大概是從入伍到現在,含金量最高的一次課程)
跟先前相比,現代文明的生活環境大多為城鎮或都市,軍隊用兵也與一、二戰時期有所差異。(誇大的對比就是 “草原叢林 vs 城市水泥”)
為了因應這樣的改變,對應 “城鎮戰” 的用兵方式和武器也因而誕生。(可惜單戰的內容並沒有與時代跟進,可視為舊時代的產物)
這門課雖然以理論為主,但很有意思。
現在一聽到:「部隊起床。」 心裡就在想這一天到底要怎麼過。
既定的行程、不變的紀律,時間在這裡過得特別緩慢。 心裡想的不是進餐廳前必喊的「親、愛、精、誠」,而是算著究竟要吃幾餐才會過完這一週。(身為軍事訓練役的我這麼想著)
望著前方背著黃臂章的長官, 他們在軍中如此,但是在外面的樣貌又是如何呢?
如果脫下了軍服,有緣在外面認識, 他們說不定是風趣的朋友、值得信賴的夥伴。 只是剛好在此時此刻,我是士兵,他是士官。 在這樣的時間,碰上了這樣的身份差異。
一切都是緣份使然。 而要如何使用這樣的 “緣份”,答案就因人而異了。
長達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役期正式過半,真可謂:度日如年。
這時候我又開始出現社團人的職業病:「這種 “度日如年” 的感覺在什麼情況下會重現?該怎麼被設計出來?能不能在其他地方做正向的應用?」 好像可以寫另一篇文來探討 (?)
廢話太多了,趕緊看看這週的記錄。
▲ 開始站哨: 哨兵的性質很多,而我們負責的項目就是在夜晚掌握寢室狀況及人員進出記錄。
每個哨兵都會配備:警棍、臂章、口令。 在寢室外站點和巡邏,時間一到就會交接換下一位弟兄站哨。
我手握著警棍時在想:「可疑人物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出現?」 (一直很想體驗拿著警棍擊打可疑人物的手感)
▲ 第二階段招募: 這次招募的規模和力道和先前比起來小了很多,仍有弟兄有簽下去的意願。關於招募部份我有一些看法,之後再找時間撰文說明。
▲ 消磨時間、消遣方式: 正因為度日如年,找到適合自己殺時間的方式就很重要了。 這是一門學問,而且又要在班長的眼皮底下殺時間更是一門藝術。
「數獨」和「賓果」是大多數弟兄最常在上課時殺時間的利器,它們有幾個特點:
(1) 機動性: → 口袋書大小,攜帶方便、隱蔽容易。(還可以個別撕下隨身攜帶)
(2) 普遍性: → 因為入門簡單,亦可與其他人共同討論解題,也可以分享題目給朋友。
(3) 難易程度: → 根據不同程度的人會有對應難度的題目,解題成功後也容易有成就感。
在坊間上具有以上三點特質的小遊戲,對應 “義務役弟兄 (尤其是大學畢業)” 這個客群應該會廣受歡迎。
儘管自己想盡辦法做些什麼,但難免會感到焦慮:
當陽間的朋友朝著目標邁開步伐, 我卻在陰間對著長官敬禮稍息。
當陽間的朋友薪水隨著經歷水漲船高, 我卻在陰間提領還不到一半的薪餉。
當陽間的朋友已經成立公司當上 CEO, 我卻在陰間當著菜味稍淡的大頭兵。
每至深夜, 寢室弟兄在比「誰打呼最大聲」時,腦海裡就會出現這些想法。
我想這個階段是一種必然,它提醒我不能忘記自己得做什麼。 但願這四個月的最後,成果會令自己感到驕傲。
你知道嗎? 時間在陽間過得很快,在陰間卻異常漫長。
2018/11/3 (六) 是入伍的第 46 天, 我仍然在做筆記。
一方面是先前的沉沒成本驅使我繼續,另一方面是這件事很有趣,也很有意義。
第二階段沒那麼多瑣碎惱人的課程,教的只有三項:
1) T85榴彈發射器
2) T91步槍
3) 66火箭彈
以上都不會有實彈射擊,只會有裝卸流程和機械操作。 (但課程還是一樣無聊)
比較不一樣的是第二階段開放使用手機的時間變多;也開始有由班長們帶領大家進行的「運動時間」(時長為1小時)。
▲ 有哪些運動項目? “籃球”、“足壘球”、“棒球”、“躲避球” 等,以及 “體能訓練”。
這次運動時間的體能訓練有滿足 “基本的” 暖身水準,我認為強度還可以更強。 (真希望之後都有 “足夠強度的” 運動時間)
▲ 收集零碎時間 除了午休的自我鍛練,其他的零碎時間我都拿來看書和做筆記維持知識水平 (至少不能退化);另外也要整理先前說好的 “債務”,以便退伍後直接銜接工作。
先前筆記本的內容大多注重在文字記錄。 雖說這沒什麼不好,但我認為少了一套可以 “衡量狀態” 的方式。(能夠更具體、清楚掌握當天的整體狀況,也可以理解成衡量指標)
目前最直觀想到的是利用 “圖解” 和 “情緒強度” 來呈現。
▲ 情緒量度: - 5 ~ +5
▲ 情緒向性 (分成兩種):
欲追求的 (+1 ~ +5)
欲避免的 (-1 ~ -5)
暫定從下週開始使用這套衡量模式,以每週為 1 個檢視單位。 (看能不能從中得到靈感或是有趣的結論)
第一階段已正式結束。
部隊長官對我們的稱呼也從 “新兵” 改為 “訓員”。(以階級來看,我們是部隊中最菜的二等兵)
這次來整理長達一個多月的第一階段到底在做什麼。
▲ 特別備註
經研究後發現,或許是為了保有管理上的自主性,各營區對新兵管理上的自由程度會視主官而異。(也就是說,成功嶺的情況不適用於關西營區,關西營區情況也未必適用於其他營區…etc)
但大原則和行動模式上是相同的。
主要分成:新兵適應期、正式開訓、新兵鑑測。
▲ 新兵適應期 (為期 3 天)
從入伍第一天進入營區大門後,就會先被編列成各個連隊分組、說明聯絡資訊、基本教練、分發軍用品以及填寫各項資料。
行程緊湊,沒什麼時間休息。 在過程中會不斷聽到因為流程不明確而議論的聲音,以及部隊長官的叫罵聲。
為了達到部隊的要求,只要每經過一天,執行各項要求到定位的時間就會縮短。 這個階段很難適應的關隘:
◎ 連坐法:每個人對於命令的理解能力和執行速度也不同,一旦發生問題就整個部隊連帶受到懲處。
◎ 階級服從:當然你也會遇到某些長官在質詢部隊時要求你 “罐頭回答” (儘管那個問題再怎麼 “不合邏輯”,或者是他們存心要玩你)。儘管你不願意,但仍然得回答 (例如:是/不是、要/不要……)。
記得有同梯的弟兄說過:「衣服脫下來,大家一樣大。」 這句話深得我心。
▲ 正式開訓、新兵鑑測 訓練內容主要以應付鑑測為主,內容在先前的文章中都有提到。
這段日子除了觀察記錄、自我午休鍛練之外,最讓我感到自在的時間就是每天固定的三餐 (加菜一定要加好加滿),以及不定時開放的福利時間。
對弟兄來說,福利時間購買飲品及抽煙比較接近於情緒上的抒發;在這樣的環境下,每個人都會需要情緒上的出口。(除非可以無視階級直接和長官平等爭論,但我們目前不行)
稍微做個總結,來討論第一階段到底要注意(具備)什麼:
1. 記得帶腦 (不斷觀察、實作、記錄)
2. 要有精神支柱 (這很重要,不然你會垮)
3. 尋找目標去執行 (任何一個議題都可以,要極力避免你的身心生鏽)
到了這裡,筆記本也剛好寫完。(總計 190 頁) 該來買下一本筆記來寫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