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師培訓
選定方向、設定挑戰、養成習慣、保持動能
主題領域 > 判定目標
定義問題、盤點資源、解決方案
社團入門階段
分析並觀察團隊中有什麼人 (增加、補足團隊)
團隊九型人格
Q:如何準備一場完整的會議?
決策
執行
決策兼執行
分工不明確,可以怎麼進行?
會議任務
如何判定會議有沒有幫助?進展?
六頂思考帽
如果把思考帽觀念用在會議上的話,可以怎麼做呢? (1) 白 > (2) 綠/紅 > (3) 黃/黑 > (4) 紅
(1) 白:檢視事實 (2) 綠/紅:發想點子 (3) 黃/黑:將前面的點子補足論述、框架 (4) 紅:最後決策
Q:近期看過的實體互動活動?哪個單位辦的? A:社團 (教學社課)、系隊 (練球)、營隊 (團康遊戲) Q:為什麼要有實體互動? A:回饋即時、實體參與感、實體交流、實體資訊量大
核心三軸:有趣、有意義、可執行
參加社團會學到東西,你可以說學到人際溝通、專案執行…etc 但是仔細想想:「究竟要參加什麼樣的團體才能學不到東西?」 我們的原始目標,真的能夠透過參加這個團體來達成嗎?
互動帶領:內容與受眾互動
弱者保護
心流理論
強者抑制
強者對決
【STEP_1】可以在開頭先說明:「待會會放教學影片,會請所有人發表心得。」 . 《先放映第一次影片》 . 【STEP_2】接著請 已經有想法的人 (強者) 先發表心得。讓 還沒進入狀況的人 (弱者) 逐漸瞭解情況) . 《再放映第二次影片》 . 【STEP_3】再請其他還沒有發表心得的人表達想法。
一、組織定位
二、組織文化
慢慢形塑社員行為 (符合組織形象)
三、個人能力的鍛鍊
四、學習對象
五、人力資源 選 (選人) > 用 (用人) > 育 (培育人) > 留 (留人) > 推 (推薦,往上升)
新人 > 幹部 > 領導 > 老人 > 更老
(這堂課不知道要怎麼整理,我決定自己發揮)
Q1:社團、組織的人為什麼變少? A1:與其猜測,倒不如直接去問離開的人。
Q2:我想要做得跟 上一屆/之前 不一樣?(社團交接) A2:哪裡不一樣?事實上會問出這個問題的當事人,代表他還沒有抓到前進的方向。(通常只有做得 更好/更壞)
Q3:(排除其他狀況) 每一屆辦的活動都超好玩,人數卻越來越少? A3:如果單一項目夠好玩,人數卻越來越少,則需思考項目種類是否足夠多元?
Q4:社團、組織有必要永續經營? A4:長線可以中斷,讓組織停在最好的狀態。待未來人事時地物湊齊後可重新開展事業。
一、活動效益公式
二、線上 / 線下體驗
直到 AR/VR 的技術高度能夠觸碰到現實體驗的邊界之前,線下活動不會被線上活動取代。
東吳講師培訓社 - 課程筆記 (1)
tags:
講師培訓
20190312 - 主題:自我成長
選定方向、設定挑戰、養成習慣、保持動能
主題領域 > 判定目標
社團入門階段
分析並觀察團隊中有什麼人 (增加、補足團隊)
團隊九型人格
20190326 - 主題:會議概論 (有效會議)
Q:如何準備一場完整的會議?
決策
(重視交流)執行
(重視實務)決策兼執行
(重視交流)Q:是否要讓所有人同時參與會議呢? (決策、執行)
A:視情況決定。
ex:提案報告、執行方案、宣佈事項、議題資料蒐集、準備論述…etc
ex:當人數過半,則會議開始
當發話過久,則中斷
當人數過少,則取消會議
當重大表決,則需過門檻
當想要發言,則先舉手
當想要提案,則事先登記
ex:怕沒共識,要求出席人數
怕開天窗,要求準時開會
怕沒點子,要求一人一提
怕沒精神,要求前天早睡
ex:會議邀請、行前通知
會議資料、會議記錄
場地器材、座位配置
端茶水、備午餐
分工不明確,可以怎麼進行?
會議任務
如何判定會議有沒有幫助?進展?
六頂思考帽
如果把思考帽觀念用在會議上的話,可以怎麼做呢?
(1) 白 > (2) 綠/紅 > (3) 黃/黑 > (4) 紅
(1) 白:檢視事實
(2) 綠/紅:發想點子
(3) 黃/黑:將前面的點子補足論述、框架
(4) 紅:最後決策
20190423 - 主題:互動帶領
Q:近期看過的實體互動活動?哪個單位辦的?
A:社團 (教學社課)、系隊 (練球)、營隊 (團康遊戲)
Q:為什麼要有實體互動?
A:回饋即時、實體參與感、實體交流、實體資訊量大
核心三軸:有趣、有意義、可執行
互動帶領:內容與受眾互動
弱者保護
心流理論
強者抑制
強者對決
20190507 - 主題:團隊傳承
一、組織定位
二、組織文化
三、個人能力的鍛鍊
四、學習對象
五、人力資源
選 (選人) > 用 (用人) > 育 (培育人) > 留 (留人) > 推 (推薦,往上升)
新人 > 幹部 > 領導 > 老人 > 更老
20190528 - 主題:組織展望
(這堂課不知道要怎麼整理,我決定自己發揮)
20190603 - 主題:網路世代的線下活動
Q1:社團、組織的人為什麼變少?
A1:與其猜測,倒不如直接去問離開的人。
Q2:我想要做得跟 上一屆/之前 不一樣?(社團交接)
A2:哪裡不一樣?事實上會問出這個問題的當事人,代表他還沒有抓到前進的方向。(通常只有做得 更好/更壞)
Q3:(排除其他狀況) 每一屆辦的活動都超好玩,人數卻越來越少?
A3:如果單一項目夠好玩,人數卻越來越少,則需思考項目種類是否足夠多元?
Q4:社團、組織有必要永續經營?
A4:長線可以中斷,讓組織停在最好的狀態。待未來人事時地物湊齊後可重新開展事業。
一、活動效益公式
二、線上 / 線下體驗